最近看到很多人在做隸書和隸變的字體設計,里面有很多日本江戶時期的文字的影子,其實江戶文字對中文字體設計有很多滲透和影響,你可能不知道它的名字和由來,但是你肯定見過,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這些熟悉又陌生的—江戶文字。
江戶文字其實是泛指日本江戶 所使用的廣告字體。
江戶 是德川幕府統治日本的年代,持續200多年,差不多就是我們的明清時期。是日本封建統治的最后一個 。這時候的經濟逐漸的從封建向商業轉化,手工業者和商人的社會地位逐步提高,江戶字體也就應運而生。
江戶城圖繪局部
江戶文字根據不同的使用場景大致可以分為:勘亭流、提燈文字、寄席文字、籠文字、髭文字、相撲文字、角字這7類。
勘亭流(かんていりゅう)是這幾類當中使用最廣泛也是最常見的江戶文字,在日本街頭隨處可見。
其實它最早是用于落語(類似中國的單口相聲)、歌舞伎等的招牌或節目表的字體。由戲劇界人物岡崎屋勘六設計,勘亭流就是得名自其別號“勘亭”。
勘亭流體是運用厚實,膨脹,風格化的寫法,用刷子書寫并向內彎曲。筆畫回轉內收,表達人們希望客人流連忘返的美好愿望。
字形圓潤、敦厚,筆畫中極少出現直線與折角,幾乎全由曲線和彎角構成,獨特的圓潤表達了歌舞伎的優雅。
日本江戶文字職人在手繪勘亭流體
形成了其特有的藝術效果,被廣泛應用于表現日式風格的招牌、標題、包裝等上面,倍受廣大平面設計者的青睞。
提燈文字顧名思義就是在提燈上使用的文字。可見于日式串燒亭外。 提燈文字的繪制是基于書籍字體,所以很容易閱讀,筆畫厚重卻不拖沓,布白勻稱,即使從遠處看也不會塌陷變得不可讀。
提燈文字不能一次繪制完成,前期用鉛筆勾線,然后用面刷繪制輪廓,接著用圓刷、平刷填充內部,最后可以增加一些筆畫裝飾。
使用于海報、傳單和千社札(姓名貼紙),寄席文字是屬于勘亭流派的字體之一,但加入勘亭流的要素,變成現在這樣的風格是江戶末期的事情。加上江戶文字共通的粗壯、張揚的字體,以及當時作為大眾演藝巔峰的“寄席”,營造了落語表演家氛圍的舒展奔放筆法,同時筆墨粗獷的寫法是其特征。
寄席文字整體沒有勘亭流那么圓潤,用墨多,筆勢向右上。
寄席文字的書寫有個特點:筆畫都是在右上方完成書寫。在一般的書法中,是立著軸來下筆,而在寄席文字中,則是像拿著鉛筆那樣讓筆橫放。通過手腕扭動帶動筆書寫。
寄席文字在上升的線上(讓事物變得更好)減少了縫隙(讓觀眾席充滿客人),是一種獨特的吉祥文字也是祈愿大豐收的吉利文字,寄席文字是正月最吉利的文字。現在它仍是寄席演藝不可或缺的字體,能原封不動地還原當時的氣氛。
科普一下千社札:
千社札(日語:千社札/せんじゃふだ Senjafuda,有時也念做せんしゃふだ)是在日本神社和寺院參拜用的,貼在天井和墻壁上的姓名貼紙。一般是紙質的,但也有木頭和金屬制成的千社札。江戶 中期以后開始流行,后來逐漸發展成使用木板的制度。可以在神社、寺院、文具店和娛樂中心買到。
日本的燈籠上最常見的元素就是家徽和籠文字。是所有字體中最粗的一種,手繪在大燈籠上特別醒目。被用在神社佛閣中常見的千社札和燈籠上。
篭文字是采用了雙溝填墨的手法,筆劃粗壯,微呈四角形的字體。常用作反向文字,有時也用作輪廓線。
江戶 的寫字工匠發揮各自的個性,將夸張的裝飾賦予文字,凸顯出與其他江戶文字的不同。篭文字的起筆收筆急促且果斷。雖然篭文字筆畫間隙狹小,但是整個的布白勻稱,絲毫不影響文字的閱讀識別。
這里說下燈籠和提燈的區別:
燈籠主要是掛在外面使用的,也就是所謂的街燈。制作素材主要是木頭和金屬等,也有用石頭做成的石燈籠。石燈籠一般都出現在寺廟中,觀光的時候應該會經常看見。和行燈一樣用紙圍起來,并且進化成可以拿著行走的提燈。輕便而且很稱手。為了攜帶方便,不使用的時候還可以折疊起來。現在在一些日本風的酒場「居酒屋」的入口處可以看到。因此在日本也把居酒屋稱作「赤提燈」。
髭(zī)文字由粗刷繪制,和寄席文字、篭文字一樣屬于大字重的字體。髭文字的特點是筆畫中有高光,字尾有須狀的筆畫有點類似中國書法中的枯筆和飛白。更具裝飾性和識別性同時也不影響文字的閱讀和識別。
這種字體非常特別,它的內部幾乎沒有空隙,特別像相撲運動員纏斗施壓的狀態。多用于相撲廣告、節目表中。
相撲字是在根岸兼吉(三河屋)的努力下誕生的,冠上他的姓,這個字體被相撲界人士稱為“根岸流”。相撲文字雖然也是用特粗毛筆書寫,但是筆畫粗直有力。
相撲文字字形體現出相撲運動員的力量感,用蒼勁有力的筆畫書寫出了一個獨特的世界。
角字又稱“腰文字”,筆劃極粗的四角字體,源于篆體,使用于圖章。楷體、漢字本身也稱作角字。和九疊篆極為相似,在矩形框中完成,橫平豎直,布白勻稱,筆畫撐滿四邊。
由于現代用字的變化,角字閱讀比較困難,更偏向一種裝飾圖案的存在。
字體設計其實需要大量的文化沉淀和海量的練習才能有所建樹,除了臨摹現成的他人作品,了解過去的漢字書法藝術、民國時期的美術字體和日本的江戶文字,都是很有必要且能收獲巨大的。
要知道在400多年以前的日本匠人就已經學會了根據不同的使用場景和消費者屬性去設計適宜的字體,并且形成了鮮明的風格。我們是不是在設計字體的時候更應該多視角多緯度的看待我們的設計項目,做出商業價值與美學價值兼具的設計作品。
這次不用大家追
我們已經把本篇文章使用的
日本江戶文字字體包
打包好給大家了
獲取方式
關注評論私信小編:江戶